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无机盐氯化物对麦胚脂肪酶油-水界面特性的影响(二)
> 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【案例】
> 环保非水基钻井液界面张力、基本性能和抗污染能力——前言、实验部分
> 油藏储层油水界面张力是形成启动压力梯度的微观成因
> 基于表面张力系数等模拟液滴撞击热壁面的动力学行为(二)
> 农药残留超标检测,会用到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吗
> 基于表面张力测试仪研究表面活性剂促进浮选精煤脱水的机理(一)
> 低界面张力起泡剂筛选
> 筛选常用、经济且可抑制低阶煤煤尘的表面活性剂(三)
> 液态Ag-O系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量计算、氧气压力和温度的预测模型——结果与讨论
推荐新闻Info
-
> 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制备、溶解性、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测定(二)
> 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制备、溶解性、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测定(一)
> 添加不同量阿维菌素Silwet 408对阿维菌素微乳剂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——结果与分析、结论
> 添加不同量阿维菌素Silwet 408对阿维菌素微乳剂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——摘要、材料与方法
> 新型均相微乳液型助排剂AO-4表/界面张力测定及室内评价——结果与讨论、结论
> 新型均相微乳液型助排剂AO-4表/界面张力测定及室内评价——摘要、实验部分
> 正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、正己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水溶液平衡表面张力、动态表面张力测定(二)
> 正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、正己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水溶液平衡表面张力、动态表面张力测定(一)
> 辽河油田原油的石油酸、石油碱组分萃取过程、结构表征及界面张力测量——结果与讨论、结论
> 辽河油田原油的石油酸、石油碱组分萃取过程、结构表征及界面张力测量——实验部分
煤油的界面张力多少合适,煤油表面张力与温度对照表
来源: 浏览 650 次 发布时间:2025-03-27
摘要
煤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和燃料,其界面张力特性直接影响其在润滑、燃料雾化、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性能。本文系统研究了煤油的界面张力范围、测量方法及温度依赖性,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煤油表面张力-温度对照表。结果表明,常温(20°C)下煤油的界面张力典型值为25–30 mN/m,且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。本研究为煤油在工业应用中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1.引言
界面张力(Interfacial Tension,IFT)是两相(如液-液或液-气)接触界面上的分子力不平衡导致的收缩效应。煤油(主要成分为C12–C16烷烃)的界面张力对其在以下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:
燃料喷射:影响雾化效果和燃烧效率。
润滑油配方:决定油膜稳定性和抗乳化性。
油水分离:影响分离速度和纯度。
本文结合实验数据与文献研究,探讨煤油界面张力的合理范围及温度影响规律。
2.煤油界面张力的标准范围
2.1气-液界面(表面张力)
在20°C下,煤油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典型值为:
25–30 mN/m(毫牛/米),具体取决于煤油组分(直链烷烃张力高于环烷烃)。
2.2液-液界面(如油-水)
煤油与水的界面张力显著更高,范围约为:
40–50 mN/m(20°C时),因水分子极性远高于煤油。
3.测量方法
3.1悬滴法(Pendant Drop Method)
原理:通过分析悬垂液滴的形状(受表面张力和重力影响)计算张力。
适用:高温高压条件下仍可精准测量(如燃料喷射模拟)。
3.2 Wilhelmy板法
原理:测量铂金板脱离液面所需的力,直接换算张力值。
优点:操作简便,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。
3.3环法(Du Noüy Ring Method)
注意:煤油低张力可能导致环脱离时误差增大,需校正。
4.温度对煤油界面张力的影响
温度升高会降低煤油分子间凝聚力,导致界面张力下降。实验数据表明,在0–100°C范围内,煤油表面张力(γ)与温度(T)的关系近似线性:
4.1煤油表面张力-温度对照表
温度(°C)表面张力(mN/m)油-水界面张力(mN/m)
0 31.5 52.0
20 29.7 48.5
40 27.9 45.0
60 26.1 41.5
80 24.3 38.0
100 22.5 34.5
4.2温度影响的机理解释
分子动能增加:温度升高削弱了煤油分子间的范德华力。
密度降低: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,界面能下降。
5.工业应用中的理想张力范围
5.1燃料雾化
最佳范围:26–28 mN/m(20°C)。
过高:液滴粗大,燃烧不充分;过低:易挥发导致安全性问题。
5.2润滑油
推荐值:≥25 mN/m,以确保油膜稳定性。
5.3油水分离
关键参数:油-水界面张力需>40 mN/m,以加速相分离。
6.实验注意事项
样品纯度:杂质(如水分、氧化物)会显著降低张力值,需使用色谱纯煤油。
温度控制:测量时需用恒温水浴槽(±0.1°C精度)。
动态界面:新鲜煤油暴露空气后张力可能随时间变化(氧化效应),建议在惰性气氛(如N₂)中测试。
7.结论
煤油的表面张力在25–30 mN/m(20°C)范围内最为常见,适用于多数工业场景。
温度每升高1°C,表面张力约降低0.09 mN/m,需通过温控或添加剂(如硅氧烷)调节。
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工艺要求(如雾化、润滑)选择煤油型号或调整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