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高分子类助剂主要增效机制及在除草剂领域应用机理
> 基于表面张力测试研究Gemini季铵盐在氟磷灰石与石英界面的吸附行为
> 聚氧乙烯链长度调控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、接触角(三)
>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悬滴法介绍
> 温度对水—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与纯水体系界面张力、厚度的影响——模拟方法
>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质——实验程序
> 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长对除草剂溶液表面张力、喷雾雾滴粒径的影响(二)
>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采样滤纸称重设计,有效缩短微量天平的稳定时间
> 基于阴离子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最佳强化润湿高效驱油体系——实验部分
> 变压器油水含量降至12ppm,柴油产品可转化为变压器油基础油
推荐新闻Info
-
>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原理、缺点及改进方法
> 手机实验软件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VS传统实验效果比较
> 基于液-液界面张力(γL–L)的界面调控非均相微乳电解液设计新策略
>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、电导率、表面张力等性质(二)
>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、电导率、表面张力等性质(一)
> 表面张力测量科学:从经典原理到现代智能操作(以Kibron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为例)
>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、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(二)
>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、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(一)
> 稀薄氧压下原位生长铜薄膜的氧化程度研究
> 利用气体分析仪、荔枝视频APP黄色网站免费下载等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
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的研制试验油井组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
来源: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浏览 519 次 发布时间:2025-03-19
3单井试验方案设计
根据试验目的和室内实验结果,单井试验用泡沫剂为质量分数为0.5%的磺基甜菜碱泡沫剂,其与目的层的油水界面张力为5.6×10-3mN/m,注入气体为纯度为99.5%的氮气;注入时间为30 d,保持ST2-0-206井的注入量不变,泡沫剂溶液累积注入量为2 087 m3,氮气注入量为223 000 Sm3。采用3种注入方式分3个阶段进行注入:第1阶段为气液交替注入,时间为14 d,该阶段分3个周期注入,第1周期为6 d,前4 d注泡沫剂溶液,后2 d注氮气,后2个周期均为4 d,前2 d注泡沫剂溶液,后2 d注氮气;第2阶段为气液井口混合注入,时间为8 d,为确定最佳气液比,前4 d气液比为0.5∶1,后4 d气液比为0.75∶1;第3阶段为气液井底混合注入,时间为8 d,前4 d气液比为0.75∶1,后4 d气液比为1∶1,试验结束后转入水驱。
4单井试验结果分析
4.1注入压力变化
在气液交替注入阶段,注入压力波动较大。当注入泡沫剂溶液时,注入压力在12 MPa左右。第1周期第1 d注气时,压力上升至18.9 MPa,第2 d即恢复至12 MPa;第2周期结束时注入压力仍为13.1 MPa,上升幅度不大,表明在气液交替阶段的前2个周期,在地层中没有形成稳定的氮气泡沫;随着第3周期氮气的注入,注入压力稳步上升,到气液交替注入阶段末期,注入压力上升至17 MPa(图2),表明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此时在地层中形成了氮气泡沫,导致地层渗流阻力增大。
图2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注入压力变化
在气液井口混合注入阶段,当气液比为0.5∶1时,注入压力由气液交替注入阶段末期的17 MPa上升到18.5 MPa;当气液比升至0.75∶1时,注入压力逐渐升至20.3 MPa。
在气液井底混合注入阶段,当气液比为0.75∶1时,1 d后注入压力由气液井口混合注入阶段末期的20.3 MPa上升到22.9 MPa;当气液比升至1∶1,注入压力进一步升至25 MPa。
分析可知,注入压力越高,表明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的渗流阻力越大,封堵能力越强。注入压力变化结果表明,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形成了稳定的泡沫,其调整油藏非均质能力强。气液交替注入方式时的注入压力为17 MPa,而当气液比为1∶1时,气液混合注入方式时的注入压力上升到25 MPa,说明气液混合注入的调驱效果明显好于气液交替注入,且随着气液比的升高,注入压力上升,表明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的调驱能力更强。
4.2吸水剖面变化
在注入井生产制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,对比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试验前后的吸水剖面(图3)发现,吸水厚度由试验前的5.1 m增至7.2 m,而且层内吸水剖面得到较大改善。结果表明,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在地层内形成了稳定的泡沫,且泡沫调驱能力较强,从而扩大了水驱波及体积。
图3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试验前后吸水剖面
4.3压降曲线变化
由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试验前后的压降曲线可见:试验前,关井后井口压力迅速下降,60 min后压力由初期的11 MPa降为0,说明该井储层高渗透条带发育;注入氮气泡沫体系后,压力下降程度变缓,75 min后压力由关井初期的12.5 MPa降为8 MPa(图4),也说明该氮气泡沫体系在地层中形成了稳定的泡沫,对高渗透条带起到了有效封堵。
图4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试验前后压降曲线
4.4指示曲线变化
由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试验前后的指示曲线可见,ST2-0-206井的启动压力由试验前的9.1 MPa升至试验后的9.5 MPa(图5),说明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在油藏条件下形成了稳定的泡沫,对高渗透条带起到了有效的封堵作用。
图5注入井ST2-0-206泡沫驱试验前后指示曲线
4.5受效油井动态变化
于2011年8月30日对ST2-0-206井进行泡沫驱单井试验,9月29日结束,共30 d,累积注入泡沫剂溶液2 087 m3,3口受效油井平均综合含水率由试验前的98.5%降至试验结束后的97.8%,平均单井产液量保持稳定,产油量由6.3 t/d上升到9.2 t/d,动液面由691 m上升到670 m。连续60 d监测ST2-2-206井500 m内16口油井的产出液,所有油井产出液中均未检测到泡沫剂,产出气中氮气含量也未见明显增加。
5结论
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:研制的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具有较强的耐温抗盐能力、良好的泡沫性能和超低界面张力。
高温高盐油藏单井试验结果表明,研制的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耐温抗盐能力强,在油藏条件下能够形成稳定的泡沫,起到了较好的封堵效果。
当泡沫剂和氮气混合注入时的渗流阻力较大,封堵效果好,且气液比越高,注入压力和渗流阻力均越大,因此试验条件下最佳气液比为1∶1。同时气液混合注入时注入压力相对稳定,对油管和套管影响小,因此易于现场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