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转移式微量点胶的基本原理及胶滴的转移率、铺展直径
> 棕榈酸酯淀粉糊液理化性质及替代洗衣粉配方中的LAS去污系数研究(一)
> 海洋环境表面活性物质来源及对海洋飞沫气溶胶数浓度、粒径分布、理化性质的影响(一)
> 嗜热链球菌发酵乳对全蛋液起泡性、pH、黏度、表面张力的影响(二)
> 造成液体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试验偏差的原因
> 不同温度和压力对AOT稳定CO2乳液的界面张力影响(三)
> 脱模剂配方中加入石油磺酸钠,可降低液体表面张力、减少界面形成
> 基于阴离子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最佳强化润湿高效驱油体系——结果与讨论、结论
> 考虑界面张力、液滴尺寸和液滴变形影响的携液临界模型构建(二)
> 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分析气润湿反转剂对缓解煤层水锁效应、解吸速率影响(三)
推荐新闻Info
-
> 不同温度对氢氟醚HFE7000、HFE7200表面张力和黏度影响(二)
> 不同温度对氢氟醚HFE7000、HFE7200表面张力和黏度影响(一)
> R1336mzz(Z))纯质与POE润滑油组成的混合物的表面张力测定
> Sb合金元素对锌液与X80钢表面张力、润湿性及界面反应的影响——结果与分析
> Sb合金元素对锌液与X80钢表面张力、润湿性及界面反应的影响——实验
> 液氢、液氧等低温推进剂表面张力与内角自流现象的关系
> 高沸点表面活性剂对纳米LiBr溶液表面张力沸腾温度的影响(下)
> 高沸点表面活性剂对纳米LiBr溶液表面张力沸腾温度的影响(上)
> 质量分数对纳米流体表面张力、雾化模式的影响
> 表面活性素制备、分离纯化、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及胶束化行为研究(三)
pH、温度、盐度、碳源对 解烃菌BD-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——材料与方法
来源: 《环境科学与技术》 浏览 600 次 发布时间:2024-12-25
1材料与方法
1.1材料
试验菌株BD-2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新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降解菌。
发酵培养基(g/L):蛋白胨5 g,酵母粉3 g,氯化钠5 g,蒸馏水1 000 mL,调pH至7.0。
1.2方法
1.2.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
将菌株BD-2的发酵液于10 000 r/min,4℃离心20 min去除菌体,上清液用HCl调pH为2.0,4℃静置12 h,10 000 r/min,4℃离心30 min收集沉淀,将离心收集的沉淀溶解于无菌去离子水中,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.0,冷冻干燥获得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。
1.2.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测试
将菌株BD-2的发酵液于10 000 r/min,4℃条件下进行20 min的离心处理去除菌体,取一定量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排油圈、表面张力和乳化指数(E24)的测定,每个处理重复3次。
1.2.3发酵时间对菌株BD-2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将菌株BD-2制备成菌悬液,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,于30℃,120 r/min培养,每12 h测定其菌落数、表面活性剂量和表面张力,每个处理重复3次。
1.2.4培养基的优化
(1)碳、氮源影响。将1%的菌株BD-2菌悬液接种到含3%各种碳源(葡萄糖、麦芽糖、蔗糖、原油、矿物油)的发酵培养基中,于30℃,120 r/min培养24 h,每个处理重复3次,测定表面活性剂量和表面张力,确定最适碳源。以尿素、氯化铵、硝酸铵、硝酸钠、硫酸铵作为氮源,将1%的菌株BD-2菌悬液接种到含各种氮源(0.15%)的发酵培养基中,于30℃,120 r/min培养24 h,每个处理重复3次,测定表面活性剂量和表面张力,确定最适氮源。
(2)金属离子的影响。向优化后的碳氮源种子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硫酸锰和硫酸亚铁,使培养基中Mn2+和Fe2+的浓度分别为0、0.2、0.5、1和2 g/L,于120 r/min,30℃培养24 h,每个处理重复3次,测定表面活性剂量和表面张力。
1.2.5发酵条件的优化
在最佳碳源和氮源的基础上,将1%的菌株BD-2的菌悬液,接入发酵培养基,分别调节初始pH(5~9),温度(10~40℃)和盐浓度(0%~7%),每个处理重复3次,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量和发酵液表面张力,进一步优化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。
1.2.6生物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研究
在优化发酵条件下,将菌株培养24 h,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,分别调节上清液pH(3~12),温度(10~100℃),盐度(0%~20%),静置2 h后,通过测定发酵液表面张力和萘的溶解度评价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,每个处理重复3次。
1.3数据处理
试验数据采用SPSS 21.0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,利用Origin 2021作图。